浅谈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作者: 时间:2011-11-07 点击数:

摘要:案例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思想。案例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凭借具有多元表征的潜在价值的“案例”,引导学习者进入科学探索和反思的学习过程。同时它是通过对一些典型案例的判定、分析和研究,阐明某一学科的一般规律、某一问题的具体认识,从而使学生了解掌握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财经类课程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

关键词:案例教学;案例设计;注意事项,教学目标,双向交流。

案例教学法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案例教学是根据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模拟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判断的案例,并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主要特点是把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它对于学生掌握学科理论,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均具有较好作用。

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案例教学不是举例教学

案例教学与举例教学是有区别的。首先,举例教学中的事例不同于案例教学中的案例。虽然都是事件,但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举例教学中的事例来源广泛,既可以是教师课前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准备的,也可以是教师在教学中为了缓和教学气氛即兴编造的,既可以是客观真实的,也可以是主观虚拟的。而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不是用来解释某个知识点的简短例子,而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事件。一方面,案例的故事是真实的,是实践中所发生的真实事件;另一方面,案例是现实工作中常见而且复杂的两难问题,具有多种分析视角与解决办法。因此,案例是经过事先精心选择编辑起来的以文字为主要形式的材料,是不能信手拈来或从一般的报纸书刊中摘取后直接采用的。其次,案例教学与举例教学的形式和目的也不同。在教学形式上,举例教学主要是应用在教师讲授中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在阐明某个概念和原理之后,举例说明,或先举例,再引出所要讲授的知识,是传授具体概念、原理和系统知识的有效方法。而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生引入一个特定事件的真实情境中。在讨论前,教师不具体讲解,学生自己阅读、查阅相关资料或开展社会调查,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积极思考案例中的问题,并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主动参与平等对话和研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教学目的上,案例教学更应该注重开阔学生观察问题的视角,通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和对分析过程的体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举例教学往往更多地停留在对概念的认识与对原理或其他理论知识的理解上。

二、案例教学为辅,理论教学为主

案例教学法不能替代其他的教学方式,因为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增长学生知识的教学手段有很多,除了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讲授方法外,还可以如组织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业务实习,各种教学方式应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完全替代。案例教学法不能替代系统的理论学习和讲授。案例教学的优势是明显的,但也不是完美无缺的,虽然,传统的理论教学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理论连贯性强,这对于某些教学内容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其次,在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的灌输中,传统教学仍是必不可少的。

三、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更重视双向交流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听没听、听懂多少。要到最后的测试时才知道,而且学的都是死知识。在案例教学中,学员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无形中就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学生还要经过缜密地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步应视为学习能力的升华。同时学生的答案随时交给教师加以引导,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完善需引导的思考内容。双向的教学形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教师对案例讨论的点评与总结很重要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常需要对学生的讨论和发言进行点评与总结,但在点评与总结中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对学生发言中的片面言论或错误之处急于纠正,这样会打乱学生的思路,使学生产生紧张心理,不能畅所欲言,甚至会猜测案例的标准答案是什么,导致不能自由地、充分地展开讨论,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二是用自己的见解作为判断的标准。其实,教师是不能简单地判断谁是谁非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有很多,各种方案各有利弊,对很多案例而言,答案并非只有一个,如果教师要表达自己观点的话,必须说明这仅仅是自己个人的见解,而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教师得出的结论并非一定是最佳的,要以理服人,力戒片面性与绝对化。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思考问题,充分发表意见,鼓励不同观点的争辩,鼓励头脑风暴。不要单纯地追求某种正确答案,重视思考过程。重视从某个思考过程得出某个答案。从而分析,比较不同答案,寻求最佳答案的过程。教师对案例讨论进行点评与总结时,不仅只对学生的讨论做简单综合、重复陈述,而应当有所升华,即便是没有定论的案例,也要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从中获得启发,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五、教师在具体的案例教学中还应做到:

1、教会学生独立思考

传统的教学只告诉学员怎么去做,而且其内容在实践中可能不实用,且可能乏味枯燥,一定程度上损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但案例教学没有人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办,答案是什么?而是要自己去思考、去创造,使得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有趣,案例教学的后段。每位学员都要就自己和他人的方案发表意见与见解。通过这种经验的交流.一是可取长补短、促进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二是也能起到一定激励效果。

2、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

现在的管理者都知道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应该转化为能力。财经类课程的本身是重实践重效益的,学员一味的通过学习书本的死知识而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会对自身的发展有着巨大的障碍。

3、明确案例教学目标

案例分析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去寻找什么 “标准答案 ”,而在于培养学生的感觉能力和反应能力,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教学方案的设计

案例教学方案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可以采用不同形式,既可以采取授课过程中穿插举例,也可以采取专题性讲座或综合性的案例分析与讨论。

5、课堂讨论

学生提前预习,并查阅有关资料,收集理论依据,准备好讨论稿。在这种授课方式下,组织和指导好案例分析是案例教学中的关键环节。案例分析是一个非常严谨的观察、分析、判断和决策的过程。案例讨论重在说明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措施,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剖析案例,阐述不同的看法,不同意见相互辩论,热烈探讨,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但教师应注意掌握案例讨论的方向,紧紧围绕着案例的主题。在课堂讨论中,教师要把讲台让给学生,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是引导学生思考、争辩和决策的引导者。引导学生探询案例中各种复杂的情形及其背后隐含的各种因素和发展变化的可能性。

案例分析中的讨论题、思考题,首先,可以推动学生去阅读相关理论,查阅案例相关背景资料,不仅要从理论上理解案例,而且是在具体的情境下的把握。其次,可以组成案例分析学习小组。可让一个学习班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案例分析及课程研究课题,这样有利于促使学生开展讨论。

总之,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真正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齐瑞宗。谈实践教学与综合能力的培养 [J].教育与职业,2001,(11)。

2.李鹰 .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07,3.

3、梁玉梅 .对会计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J].经济师,2006 ,8.

版权所有:南京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苏ICP备12022064号    
夫子庙校区:东牌楼74号    邮编:210001    邮箱: njcx@vip.163.com
联系电话:025-86655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