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动漫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开设动漫专业的中、高等职业学校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动漫人才的缺口与动漫专业学生的失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何有效培养动漫人才也就自然成为教育界和行业界讨论的热点话题。本为从学校的层面出发,对动漫人才的培养做了一些思考和尝试。
关键词:校企联动、人才定位、项目教学、项目实训、毕业设计
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由于动漫形式被广泛地应用于文化、出版、服务、娱乐等多个行业中,动漫产业有着巨大的市场,许多国家都把发展动漫产业作为文化和产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一、校企联动——人才有效定位
由于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动漫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作为2009年在杭州举行的中国第五届国际动漫节的活动之一,中央电视台二套《对话》栏目专门制作了题为“动漫总动员”的节目(2009年5月10日播出)。在节目中许多动漫界人士认为,动漫产业最缺的是人才。具体而言,动漫产业目前最缺三种人才。
(1)故事开发人才。动漫是个创意的产业,事实上,中国的文化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动漫素材,但为什么美国人能利用中国的文化素材拍出《花木兰》和《功夫熊猫》,从而占领全球的市场,而我们中国的动漫却还不能走向世界市场呢?问题之一恐怕就是我们的动漫产品缺乏引人人胜的故事叙述方式。正如《功夫熊猫》导演马克奥斯本说的那样,拍好动画片的关键是故事、讲故事、讲好故事。
(2)动画制片人和动画导演。在我国拍电影有一大批著名导演。但动画界目前还没有像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这样的导演,更没有运作能力很强的制片人。
(3)市场开发和营销人才。动漫作品是艺术的创作,但它必须走向市场。只有得到市场的认可才有商业价值。决定投人一部动画片的创作之初就必须明确它的赢利方式。动画片与通常的电影和电视剧在赢利方式上有较大的区别。除了少数动画电影外,动画片利润的70%来自于衍生产品。在动画片没有出来前就需进行营销和衍生产品的开发。动漫产品生产出来以后也必须要有恰当的营销策略和手段。否则,没有市场,动漫产品就不能生产效益,动漫产业也就不能发展。
由于动漫教育培养的人才往往不符合企业的要求。企业对新招的毕业生就需进行较长时间的培训。如浙江中南卡通集团董事长吴建荣先生就在很多场合表示,企业至少要花一到两年的时间培训刚毕业的大学生。鉴于此,我们认为,建立一种校企联动的培养机制至关重要。所谓的校企联动的培养机制指的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动漫人才。具体的做法是,学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合同。合作的内容可以包括产品的研发、动漫的创意和制作等。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企业为学校提供见习、实习的平台。学校则为企业解决技术和创意的支持,并优先考虑人才的供给。校企联动的培养机制与订单式的培养模式不同。学校与企业只是合作的关系,它并不单纯地为某一个企业培养人才。它是一种联合的、互动的培养模式。除了在多层次上的合作之外,校企之间形成一种互动关系。在这种联动机制下,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机构时时关注市场的走向和企业发展的动态,以便修订自己的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同时,企业也会因为新生力量的不断加入而变得生机勃勃。总之,学校与企业相互合作,互相影响,做到动漫教育与动漫产业的良性循环。
二、项目教学——专业课程接力棒
动漫专业课程设置大致可分为: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程通常包含素描、色彩、速写、人物和场景写生、计算机软件课程等;专业课程通常包括:动画概论、导演与分镜、人物设计、场景设计、动画原理、原画设计、动画制作、后期合成等。从专业课程的设置不难看出,整个课程实际上就是一部动画片制作的全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完成一个完整的动画片。而这些课程又是由不同的老师来担任的,这就需要专业课程老师之间进行集体备课,做好课程的有效衔接。市场调查、脚本创作、角色和场景设计、分镜、动画制作、特效处理和后期合成分别对应课程《市场与营销》、《剧本编写》和《电影语言》、《人物设计》和《场景设计》、《导演与分镜》、《动画原理》和动画相关软件课程、《特效》和《后期合成》。如:《剧本与电影语言》课程结束后,学生完成的故事在老师的修改下,交给导演与分镜的老师;导演与分镜的老师上课完成的项目分镜和人物设计、场景设计等再和动画制作的老师进行有效衔接,使得学生开发的故事得以延续,直到后期合成,做成完整的动画。在制作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学生在学习完这些专业课程的同时,已经进行了一次完整的项目实践,对各门课程就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因为这个项目是学生自己开发、设计、制作、合成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更有兴趣,更有成就感。
三、项目实训——专业技能的强化
学生要学到真正的“硬功夫”,只有在实际生产线上进行锻炼。这就需要引进企业生产线上的实际项目,学生进行产品的制作过程,作为必修课程。通过动漫产品的制作,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渗透和交融,同时受到两种文化的熏陶。在教学环节中使学生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与企业的产品,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深度联系,使学生学到和掌握在课堂上学不到和掌握不了的知识和技能,实现学校与企业、学校与市场的“零距离”对接。项目实训的内容一般选择动画的中期制作,通常为描线、上色等。这类技能看上去十分简单,也很枯燥,但是每部动画片制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并且是工作量最大的环节。对于学生尤其是中、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这方面的技能一定要加以强化,他们刚开始工作很有可能从事这方面的基础工作。这时引进实际生产线上的项目就显得尤为重要。项目实训不仅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让学生了解专业技术指标。
四、毕业设计——起航前的扬帆
毕业设计是在学生完成所有课程基础上的一个项目实践,一般放在毕业前的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在整个作品制作过程中,每位同学都将巩固自己的专业课程,将理论学习的专业知识得以实际的应用,进一步熟悉动画制作的整个流程,同时,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也能发现自己的长处,为自己将来从事的工作或适合的岗位进行明确的定位。要求一个毕业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成一部完整的动画片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而且要精通各方面的知识,因此动漫专业的毕业设计通常是以工作室或小组形式进行的。既然不是一个人独立完成就有可能发生意见分歧、进度难以掌握等现象,这就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理解与相互支持,这与他们将来从事的工作岗位是一致的,毕业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动画制作的过程是枯燥的、乏味的,再加上毕业前找工作的压力等,能坚持到最后完成一部完整的动画片的学生确实算得上是一位好学生。对于企业来讲,更多层面上需要对动画感兴趣的人,而能够坚持到最后的,更多的则是意念在支撑着他们!有着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行业的工作过程,还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坚强的意志,他们还会做不好动画吗?!
人才的培养需要行业的参与,有了行业的指导,专业才有活力,才能贴近企业;学校对人才的培养要有明确的思路,正确应用行业信息为专业服务,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文清.动漫高端人才教育研究——关于动漫人才培养目标的探索与思考[J].新闻界,2008,""(5)
[2]何平.高校动漫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方案的研究[J].各界·科技与教育,2009,18(4)
[3]李科源,自主创新需加强校企合作,企业科技与发展 2008.1l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