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

作者: 时间:2011-01-17 点击数:

一、同类研究现状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 , 我国的金融事业蓬勃发展,金融机构由大一统的银行体系逐渐发展到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保险公司、信托租赁公司、财务公司、信用社、典当行等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局面,金融业务也由传统的存款、贷款、结算向多元化发展,金融活动的范围不断拓展并渗透到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金融从业人员也随着金融事业的发展迅猛增长。至2005年 9 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资产总额达到35.96万亿元,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总额 19.15 万亿元,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总额5.49万亿元,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 1.88 万亿元,其他类金融机构资产总额9.44万亿元。 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负债总额为34.46万亿元,其中,国有商业银行负债总额 18.37 万亿元,股份制商业银行负债总额5.29万亿元,城市商业银行负债总额 1.81万亿元,其他类金融机构负债总额8.99万亿元。但是与金融业务发展和金融网点迅速扩张相对比 ,我国的金融高职教育事业则严重滞后。

首先 , 从我国金融教育的供给结构来看,教育结构的失衡使金融应用人才的培养出现了断档。我国的金融教育结构由四部分构成 , 即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 , 高职高专教育,中专技术教育 , 日益迅速发展的中国金融业,一方面需要为数有限的从事金融研究及管理的高级人才,另一方面也需要大量的从事实际业务操作的应用技术人才。前者应由高等院校金融专业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来完成,后者即培养金融应用技术人才,必然应由高等职业教育来完成。尤其是近几年大多数财经类大学和其它综合类大学纷纷开设了金融专业,每年毕业的学生足以满足我国金融机构对高级管理人才的需求,相反在各类从事中专技术教育的银行学校被合并撤消的社会背景下 ,金融高职教育则发展迟缓,金融应用人才的培养出现了断档的局面。目前 , 我国专门性的培养金融一线应用人才的学校甚少,难以满足金融部门对高素质应用型一线人才的需要。

其次 , 从我国对金融人才的需求来看,金融机构越来越迫切地需要高素质的应用型金融专门人才 , 尤其需要的是能够用流利的外语交流,熟练地利用电子计算机处理各类金融业务,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的金融一线人才,而应用金融专业的培养目标正是为金融部门输送高素质的应用型一线人才。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资金融机构将大量涌入我国金融市场 , 我国的金融机构将进一步多样化,多元化 , 不仅国有独资的金融机构,而且股份制及民营性质的金融机构 , 外资及中外合资的金融机构,都将对金融应用人才产生极大的需求。虽然为迎接知识经济和加入世贸组织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 各金融机构都正在大幅度精简人员,精简那些素质低 , 不能适应新业务和新岗位挑战的人员,但同时也积极吸纳大量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以实现其人才结构的调整。

据调查 , 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以及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的“大换血” , 在未来的十年,每年可为应用金融专业高职毕业生提供 1 —2万个就业岗位。尤其我国西部地区金融部门一线工作人员受过高职教育的不足 30%, 其中农村信用社从业人员受过高职教育的还不足10%。 2006 年、2007年,外资银行将迎来他们的用人高峰期。所以 , 高职应用金融专业是一个极具潜力的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曾赛红在《职业教育研究》2010年第三期题为“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中阐述: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应从金融机构管理岗位下移到基层金融机构一线岗位,构建基于工作岗位能力要求的职业核心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岗位特定能力、拓展能力等四种模块课程体系,从空间、内容、种类、方式等方面设计实践教学体系。首先是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原则:

包括以职业人为培养目标、岗位的基层性和能力的通用性。其次,确定人才培养标准的基本原则:人才培养标准要与职业岗位的要求一致,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特定职业岗位的工作人员,所培养的人必须符合职业岗位的工作要求。因此,职业工作的要求永远是人才培养标准的确定依据。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应根据相应职业岗位的要求确定.要在培养目标规定的一线职业岗位的前提下,进一步明确职业岗位要做的工作及完成这些工作需要的知识、能力条件,据此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的内涵。

人才培养要以“会做”为标准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为基层金融机构一线培养工作人员.基层金融机构一线的工作属于操作型的工作,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最终要以“会做”的形式表现出来,“会做”与“不会做”是衡量基层金融机构一线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强弱的直接标准。因此,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人才培养应主要以“会做”为标准.而不是以“掌握”、“具有”等等为标准。第三是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知识、能力及素质。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毕业生主要在金融企业一线岗位就业,其中证券、保险、农村信用社等基层金融机构的柜员、营销员、客户经理、理财经理等岗位所占比重较大。用人单位在招聘该专业毕业生时最重视的是思想品德素质、沟通合作能力、专业知识和技能等。笔者通过实地调查、电话、网络调查等方式。对金融企业一线岗位工作任务、从事岗位工作的基本素质要求和基本能力要求进行了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以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证券、保险、合作金融等机构的客户经理、柜员、理财员、会计、文员等基层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一线岗位(群)。

从事岗位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一定的货币、信用、银行、证券、保险、合作金融、理财、会计、统计、财经法规、企业生产与经营、产品营销、外汇外贸、担保、写作等基本知识。

从事岗位工作必须具备的能力:较强的金融产品营销能力、柜台业务操作能力、金融理财业务操作能力、会计及核算能力、金融企业客户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金融专业软件使用能力等。

杨则文在《会计之友》2009年第四期下题目为《高职进入专业“七个三”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一文中阐述: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基于当地金融行业发展的实际,因地制宜地面向银行证券、保险三个部门的柜面业务和营销服务和基层管理三种岗位;在教学内容中融入相关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通过完成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最终达成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三大目标。

目前该专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教学的架构和设计,缺乏实践教学的支撑体系,本课题研究重在解决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和运行,到达实践教学与岗位对接目的。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主要目标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掌握社会现有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状况,了解社会对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的需求及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从而确定我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提供基本的依据。

2、研究内容

撰写五年制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论证报告、制定五年制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研究内容有:

( 1)金融学生职业知识与能力、职业道德与品质与社会需求适应性的调查研究。

( 2 )五年一贯制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

( 3 )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课程设置原则及课程模块设计的研究。

( 4)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实践教学设计原则及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研究。

针对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主要有以下的设计思路:

第一,五年一贯制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界定

本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正确的专业认同,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必备的职业技能,取得银行(证券)从业资格证书,能适应金融及相关岗位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第二、五年一贯制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课程设置原则及课程模块设计

①课程设置原则

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技能原则。

理论课程设置的原则——必需原则。

课程结构设计的原则——模块化原则。

②课程模块设计

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模块、行业通用能力课程模块、职业特定岗位能力课程模块、拓展能力课程模块。

第三,五年一贯制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实践教学设计原则及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①实践教学设计原则

实践教学在空间上要以校内实训为主、实践教学在内容上要以业务处理能力训练为主、实践教学在种类上要以“单元、课程、专业”三种训练类型为主、实践教学在实训方式上要以情境教学为主。

②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征,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一般而言,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应占总课时的40%以上。实践教学的实施有赖于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目标应由理论印证型向技能形成型转化,将实验与实训紧密结合起来,将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起来。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应建立单元能力训练、课程综合能力训练、专业综合能力训练的实践教学体系。即每一门课程在每一个单元后,应根据单元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单元能力训练的形式进行单项能力训练;每一门课程后,应根据课程目标、内容和特点,采用课程综合能力训练的形式进行课程综合能力训练;专业人才培养的所有课程完成后,应根据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在学生毕业之前采用专业综合能力训练的形式进行专业综合能力训练,构建前后连贯、层次分明、步步深化、逐步提高的“三层次”实践实训教学体系。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的思路

本课题全称《五年制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研究》。课题主持人周会林主任。

本课题在学校前阶段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实施的基础上,主要按“一个背景、二条主线、三个层面、四个注重”的思路,争取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为我校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同类领域理论与实践研究做出努力。

一个背景:指本课题研究在全国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进行。

二条主线:指本课题研究以学校财经专业文化课程改革、专业课程改革(包括专业技能课程)两条为主线。

三个层面:指二条主线均按课程模式建构和教学计划、大纲和校本教材开发、教法学法与评价改革三个层面推进。

四个注重:指注重应用性价值、注重理论提炼、注重实践检验、注重教师队伍建设。

2、研究方法

(1)文献综述法:对国内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研究分析,结合本地区的行业发展情况,撰写我校五年制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将充分体现高职和五年一贯制特色。

( 2)调查研究法:通过对金融行业企业的职业岗位能力构成和能力要素进行调查分析,作为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

( 3)行动研究法:依据新的项目课程和教学任务分析,测试学生操作接受的可行性及效果,调整相应的课程设置及要求。

( 4)总结经验法:根据行业企业的调查和行动研究的成果,结合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开发五年制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四、课题研究阶段安排

1、准备阶段( 2010 年9月— 12月)选题,成立课题组,组建子课题小组班子,撰写研究方案,组织理论学习,开好开题会,开展课题研究培训。

2、全面研究实施阶段( 2011 年2月— 2011 年12月)

( 1 )(2011年 3 月—4月)建立信息渠道,开展社会调查,

( 2 )(2011年 5 月—6月)进行资料整理,实施职业分析,撰写调研报告。

( 3 )(2011年 9月—)撰写人才培养方案初稿

( 4 )(2011年 10月—)对人才培养方案初稿进行修订

上述各组在规定时间段,形成阶段性成果。

3、论证修改阶段( 2011 年10月— 2011 年12月)修改阶段性成果。

4 、总结阶段( 2012 年3月— 2012 年5月)研究成果定稿、研讨与撰写课题研究总报告,汇总研究成果。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创新点

1、主要观点

( 1)五年一贯制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课程设置原则及课程模块设计

①课程设置原则

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技能原则。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在设置课程时.应对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进行量化,具体找出特定岗位群的通用技能点.再迸一步考虑形成这些技能的知识是什么,提供这些知识的课程是什么。这样才能最终确定应该设置什么课程。

理论课程设置的原则——必需原则。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以金融一线职业岗位群通用技能人才的培养为目标,而技能的形成是一种内化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也需要在实践中对理论进行感悟。因此,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人才培养不能忽视理论的作用,理论学习是必需的,对专业技能形成必需的理论课的设置理所应当。

课程结构设计的原则——模块化原则。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可以按照职业工作过程设计课程模块.也可以按照职业能力的构成设计模块.还可以按照职业工作岗位设计模块,同一模块的课程可安排在一起,一个学期完成一个或两个模块的教学,做到课程教学与职业岗位工作实际一致。但无论采用哪种模块形式,都必须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②课程模块设计

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模块培养基本的人文素质,计算机、英语应用能力,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等。包括“两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英语、普通话训练、文学作品赏析、就业指导、信息收集与处理技巧、摄影摄像技巧、公共艺术、驾驶技术、演讲与口才等课程。

行业通用能力课程模块 培养银行、证券、保险、合作金融等金融行业通用的金融管理与服务能力。包括企业生产与经营、货币金融基础、会计基础与实务、经济法规、金融礼仪训练、财经应用写作训练、经济应用数学、金融统计、金融企业会计核算、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证券理论与实务、保险理论与实务、合作金融理论与实务等课程。

职业特定岗位能力课程模块培养银行、证券、保险、合作金融等职业岗位 ( 群)特定能力。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可选择商业银行、证券、保险、合作金融行业的一线岗位即客户经理、综合柜员、理财员等专业方向课程。包括客户服务与管理、金融产品营销技巧、财务分析、收银与点钞技巧、金融专用软件使用训练、电脑传票输入训练、税收筹划技巧、沟通技巧、理财实务操作等课程。

拓展能力课程模块提升素质、拓展能力,支持后续发展。包括网络金融实务、电算会计、金融风险管理、金融从业人员(银行、证券、保险、会计、助理理财规划师)考证训练等。

学院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校内外的综合资源,紧紧围绕专业核心技能的形成,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培养基本人文素质和基本能力的优质课程,重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针对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岗位特定能力,开发一系列项目化课程,培养学生通用的金融管理与服务能力个性化的专业核心技能;同时,建设与核心技能训练相配套的教学资源库,包括学习资源、实训项目、培训项目、习题库、行业产业标准等内容,为拓展学生能力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

( 2)五年一贯制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实践教学设计原则及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①实践教学设计原则

实践教学在空间上要以校内实训为主。一方面,出于安全的考虑,基层金融机构营业期间一般不允许外人进入;另一方面,金融行业不是劳动密集企业,特别是一线岗位,一岗一人。鉴于此,金融行业不允许也不可能接收大量学生顶岗实习,这使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实践教学具有与其他专业不同的特点:实践教学在空间上主要以校内实训为主。

实践教学在内容上要以业务处理能力训练为主金融行业一线岗位承担向客户提供各种金融产品服务的任务,完成这些任务需要的能力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点钞、计算机录入等单纯技能,一类是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对业务问题的处理能力。操作技能与业务处理能力相比,后者的形成较前者难度更大,也更重要。因此,在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中,需要对后者给予更多的考虑,坚持实践教学在内容上以业务处理能力训练为主。

实践教学在种类上要以“单元、课程、专业”三种训练类型为主 人的能力形成是从单项能力的形成开始的,经逐步累积最终达到综合能力的形成。这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在实践教学上要遵循这一规律,坚持以“单元、课程、专业”三种训练类型为主。即根据课程体系本身“单元——科目课程——课程体系”的结构形式,在不同的结构单元上设计相应的单元实训、课程综合实训、专业综合实训的实践活动,对应培养和形成单项能力、工位综合能力、专业综合能力。三种实训应前后连贯、层次分明、步步深化、逐步提高。

实践教学在实训方式上要以情境教学为主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设置,目的是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形成较强的职业工作能力,能迅速融入日后的工作并做出业绩。要做到这一点,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要让学生及早地熟悉职业工作。了解职业工作的规则、程序、规格要求等。在学生不能利用在校期间进入金融机构顶岗实习的情况下.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应当在实践教学中尽可能地模拟职业工作任务,按照真实的职场工作程序、操作制度、质量要求进行组织实施。坚持实践教学在实训方式上以情境教学为主。

②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征,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一般而言,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应占总课时的40%以上。实践教学的实施有赖于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目标应由理论印证型向技能形成型转化,将实验与实训紧密结合起来,将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起来。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应建立单元能力训练、课程综合能力训练、专业综合能力训练的实践教学体系。即每一门课程在每一个单元后,应根据单元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单元能力训练的形式进行单项能力训练;每一门课程后,应根据课程目标、内容和特点,采用课程综合能力训练的形式进行课程综合能力训练;专业人才培养的所有课程完成后,应根据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在学生毕业之前采用专业综合能力训练的形式进行专业综合能力训练,构建前后连贯、层次分明、步步深化、逐步提高的“三层次”实践实训教学体系。

五年一贯制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实践教学,在方式上可以是课堂实训、社会调查、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或作品等;在时间安排上,可以从第六学期开始,包括寒暑假,至第八学期前结束。

2、创新之处

( 1)实践研究既具有实证价值,又具有理论价值;

( 2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职业岗位分析与教学分析;

( 3)构建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实训项目体系。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实践意义与推广价值:

1、预期研究成果形式:

①研究报告:五年制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研究报告;

②研究论文集:金融岗位分析报告、论文、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调查问卷与分析报告、

③五年制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

2、实践意义与推广价值

本课题研究成果将在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内部,作为五年一贯制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蓝本呈现,经过行业企业专家的论证和修改,可在学院范围内推广使用。

七、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与措施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加强我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建设。专业建设是学校的一项教学基本建设, 它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与办学特色,成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因此,加强专业建设,不断提高专业教学水平,是深化教学领域改革的必然要求,是体现学校以教学为中心的根本标志,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经济建设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

我校的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是遵照《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的工作意见》中的“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思路: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质量,努力办出特色”精神设置和进行建设的。从2000年开始,我校的金融专业就开始招生,正以在校生千人左右的突出规模优势、供不应求的就业优势向做大做强、做精做优迅猛发展。

随着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在外资银行大批涌入中国的同时,金融业的竞争已变得越来越激烈。我国除了国有商业银行外,还相继成立了大大小小的数家股份制的商业银行。这些银行的成立,给我国金融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但同时也给我国金融市场增加了新的风险。特别是在目前全世界面临严重的金融危机,并且波及到中国的经济发展的形势下,迫切需要一大批具备各方面综合素质的金融人才。因此,我校适应时势需求,培养了一批复合型金融管理与实务操作人才,为中国经济发展储备力量。具体有以下保障条件与措施:

1、成立了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出了专业建设规划

学校成立了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吴蔚群

副组长:周会林

成 员:戴颖、曹金融

在专业建设领导小组中,由学校主管教学工作的常务副校长、省财经商贸中心组副组长,南京市会计专业带头人吴蔚群担任组长,分管会计及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南京市会计专业带头人、注册会计师周会林任副组长,充分体现了校领导对于专业建设的重视。

针对本专业的具体实际,我校特聘请了一批我省金融行业的专家学者,为我专业的建设更添实力。

2、对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加强专业建设;以在校学习为基本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促进课程改革与建设;适应金融行业发展,加强教材建设,推进的教学进步;跟踪金融行业需求,加强银行实训实验室建设,强化实践能力的训练。

3、课题研究专项经费有保障

( 1)我校制定了专业建设规划,为每项专业的建设都设立了专项建设经费,并逐年落实。学校对每个专业拨款20万元,每年年底根据专业建设情况以及既定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一年度的经费进行划拨,使得专项建设经费得到逐年的落实。

(2)经费投入符合本专业建设的要求,经费使用计划性强、监控性好,效益高,不仅提高了本专业的师资素质,而且建起了能满足本专业学生校内实训的场所,引进了符合要求的设备和相关软件。在此基础上,学校决定:在今后三年内,继续投入50万元用于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建设项目,其中实验实训 20万,科研10万,教材建设 5 万,师资8万,教改奖励 5 万,其它2万元。

(3)学校从专业建设的需要出发,根据学院关于专业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拟定详细的专业建设计划及所需经费预算报告,依程序经学院审核批准后执行,以确保经费的投入符合专业建设要求,同时对经费使用的计划性、范围以及管理均进行了明确规范,确保了建设经费专款专用,不挪作他用。

版权所有:南京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苏ICP备12022064号    
夫子庙校区:东牌楼74号    邮编:210001    邮箱: njcx@vip.163.com
联系电话:025-86655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