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职校数学应用课程的研究

作者: 时间:2011-01-17 点击数:

一、同类研究现状综述

通过文献检索,国内有一些学者探讨研究职业教育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问题。比如苏州大学的吴相军,在他的硕士学位论文《培养中职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教学对策研究》中结合无锡高等师范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后,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说明提高课中职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必要性;第二部分对数学应用、数学应用意识等进行综合分析;第三部分提出研究的理论依据;第四部分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指出了目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做到很好的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学生数学应用意识较差等.其次指出了影响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发展的原因,主要包括课程体系、教材内容及教学方面.第五部分提出了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策略思考,从构建具有职教特色的数学课程体系,制定科学的课程目标,结合专业特点适时调整课程内容和结构;对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方法等几方面进行阐述;开展“数学建模 ” 活动,强化数学应用意识.本研究表明:职校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薄弱,数学应用能力不强,原因来自很多方面,有教材、教师、社会等因素.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需要从各方面进行努力。

又如,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的陶正娟在《高职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现状及教学对策》中也针对目前高职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总体水平较低的情况 , 分析了影响数学应用能力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培养高职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教学对策。

但文献检索也表明,能够较全面的开发一本适合职业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的数学应用课程的教材较少,也少有职校开发独立的数学应用课程。课题组的三位教师从事职业教育多年,对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数学有着深入的了解,认为开发独立的数学应用课程有助于培养和提高职校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确立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职教理念,通过职校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数学应用观的调查,探讨学生在实际生活和社会活动应用数学中所存在的现实问题;通过数学应用实践,研究数学应用典型案例,编写突出数学应用案例的校本教材,开发数学应用课程。并在教学实践中,对教材及课程的有效性、实用性、科学性进行验证,达到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本课题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接触社会、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和锻炼机会,提高他们应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在实际生活中养成用数学的思想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2、研究内容

( 1)学生应用数学的数学应用观的调查,探讨学生在实际生活和社会活动应用数学中所存在的现实问题;

( 2)通过数学应用实践,研究数学应用典型案例。

( 3)编写突出数学应用案例的校本教材,开发数学应用课程。

( 4)安排教学实验(采用对比研究),对开发的教材、课程的科学性、有效性、实用性进行实践检验。

具体做法是开设数学知识应用课程,以应用数学方法、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该课程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并配套编写案例式的以问题导入、问题的分析及解决为基本框架结构的校本教材。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为职业教育创造了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5 年1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并要求根据就业市场和社会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进、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推进精品课程和教材的建设。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也指出,数学课程是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门主要文化基础课程,对于学生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应用价值、思维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对于学生学习专业课程以及职业生涯的终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国家和省对教育(数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以职业学校为例,我们反观数学教育的现状:

各类职校学生的数学基础课几乎学习同样的内容,课程缺乏选择性,课程设置单一。这既使一些学生觉得学习要求过高,无法达到,因而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另一部分学生觉得课堂重复内容多、单调,知识面过窄,缺乏收获。

课程目标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学校和教师依然过于关注学生书本知识的掌握,忽视对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人文价值的揭示,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信心的培养,致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积极的态度和兴趣。

课程内容的学习主要体现在课堂上、书本中,缺乏实际意义和实际应用,直接导致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

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现实联系不紧密,没有很好的体现数学的知识背景和应用,学生缺乏应用意识。

此上种种,都和数学新课标的教育思想相悖,是我们在贯彻落实数学新课标的过程中必须改革的方面。

我们认为,造成上述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职业学校的数学课程基本上仍然是数学理论知识课程,而不是数学应用课程。数学教材的基本教学内容还是依据数学理论知识自身的逻辑关系而设置。这就使得数学课的主要教学内容还是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教学目的基本上还是保留过去的传统,即培养和提高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在落实新课标的过程中,教材里补充、增加了一些实际应用问题。但这些应用问题常是为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中的新的理论知识作引入和铺垫,或是在学习单元的数学理论知识后,发掘出一些系统性不明显、学科不确定的应用实例。这些数学应用的知识相对于数学理论知识结构的严密、系统、完整性,处于辅助的地位,难免单薄的多。对单独的数学课程而言,这样的安排是合理的:不仅实施了数学理论知识的教学,还融合进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但教学实践表明,在这样的数学课程教学中,数学理论知识还是基础和主体,为教学内容之本;数学知识的应用不可避免的被弱化,易被教师和学生疏忽。因此,这样的数学教学模式,不利于彻底改变数学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现实联系不紧密,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不高,无法积极体现数学的知识背景和应用,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所以,职业教育的数学教学,必须从源头教材、教法上加以根本的改革。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与研究方法

首先,把数学应用课程定位为实验校本课程。为不影响正常的教学计划及课时安排,把数学应用课程安排在选修课中进行。其次,考虑到这门课程要用到较多的数学理论知识,并对同学们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有一定要求,所以把数学应用课程安排在职校二年级开设。为体现职业学校的专业特点,在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注意突出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内容。为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也适当选取一些学生们喜欢的有趣的事例作为教材的内容。

1、基本思路

(1)分析研究:在认真分析校情、学情,科学的、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实施开放式教学,力求让学生们感受并接受一种新面貌的数学,即身边的、应用的、启迪人思考的数学;展现出数学由生活实践上升到理论后,再由理论回归到生活实践的发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他们学习有用的、喜欢的数学。

(2)调查研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职校二年级的学生从数学知识结构、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感兴趣的数学内容、喜欢的数学教学方式、希望学习哪些生活中会用到的数学知识、认为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数学等方面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状况。

(3)数学应用实践研究:我们学校是财经类专业为主的职业学校,学生普遍重视所学知识的应用。那么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是怎样与社会生活和专业相联系的?怎样利用所学的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合乎逻辑的分析、思考?怎样去把学过的数学知识融到我们身边的生活和工作中,并解决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从生活和专业的角度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选择和整理,既为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有助于在数学教学中实现数学向生活和专业工作运用的回归。

数学应用课程教材的撰写:

在前面两个步骤的基础上,根据对职校二年级学生生活经历的了解和专业学习的情况,开始撰写数学应用课程教材。

在开始撰写的教材中,选择1-2章的内容,从学生感兴趣程度、与社会生活和专业应用相关的密切程度、所学内容与学过的数学知识的相关性、所学内容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所起的作用等方面进行重点分析(以上内容可以通过调查问卷、个别谈话、教师在教学中的感受及学生学习总结中收集),逐步发掘出更多的联系生活实际的、受到学生喜爱的、应用面广的专题学习内容,逐步构建出本年级数学选修课的各章内容。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情感教育心理学、多元智能理论等内容的学习,为本课题的研究找到支撑的理论基础,确定研究的方向。

( 2)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的形式,调查中专二年级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了解和态度,为撰写数学选修课案例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3)行动研究法:通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实践,开发所执教的数学选修课。对课题理论和开发的教材,边研究边教学实践,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实践和反馈中,发现问题,及时修正,改进研究策略。在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案例式数学应用教材。

( 4)理论研究:对课题涉及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形成课题研究论文。

四、课题研究阶段安排

2010年 6 月——2010年 9 月 确立研究课题,填写个人课题申报表。

2010年 7 月——2010年 10 月设计调查问卷,分析、整理中专数学内容。

2010年 9 月——2011年 7 月 撰写案例并实施教学。编写数学应用教材。

2011年 8 月——2012年 6 月 总结第一轮实施状况及研究成果,撰写阶段小结,修改教材案例,并进入第二轮实施阶段。

2012年 6 月——2012年 9 月 撰写案例分析及结题报告。

五、 主要观点与可能创新点

1、主要观点

(1)为体现数学的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以及数学自身的发展规律,数学教材的基本教学内容必须依据数学理论知识自身的系统性、逻辑性的关系构架而设置。

(2)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能力,职校可以改革创新,开设数学应用校本课程。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围绕解决实际问题,强调数学方法和数学知识的应用。开设该课程有助于改变目前数学课重理论知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现实联系不紧密,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积极性不高,学生缺乏学习数学兴趣的现状,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理论知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实际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 3)数学应用课程所用的教材应体现以案例为主要载体,数学方法和数学知识为工具,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为内容的基本特点。

2、可能的创新之处

(1)表明了一个观点:使用严密、抽象、逻辑性强的体现数学知识系统结构的数学教材,难以明显改变目前数学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现实联系不紧密,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缺乏学习数学兴趣的现状,并难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

( 2)职校可以开发校本数学应用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上述状况。

( 3)为不影响日常的教学计划和安排,可以在选修课的课时内开设数学应用课程。

( 4)编写以实际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为主要内容,数学知识、数学方法为解决问题的工具,体现案例结构的数学应用课程校本教材。

(5)在课题研究中实验应用系统思考理论,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学会正确思考、科学决策、勇于和善于创造。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实践意义与推广价值:

1预期成果:

( 1)职校二年级学生数学知识结构及学习方式问卷调查及分析;

( 2)职教数学应用课程内容设置的案例;

( 3)职教数学应用课内容设置的案例分析;

( 4)研究报告

( 5)开发出职校数学应用校本教材

(6)如课题研究成功,可在校内更大范围及相关的其他职校内实施,为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应用数学的能力提供新的方式和途径。

2、实践意义

以往的教学实践表明,开设数学应用课程有助于改变目前数学课重理论知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现实联系不紧密,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积极性不高,学生缺乏学习数学兴趣的现状,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理论知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实际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3、推广价值

如该项课题的研究获得一定程度上的成功,将有助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进、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推进精品课程和教材的建设。改变目前依然存在的数学教育、教学中理论和实际联系不紧密,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能力的现象。

七、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与措施:

1、课题组三位教师长期从事职校的数学教学第一线工作,深刻了解职校数学教学的要求和现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三位教师都有这样的共识:职校数学教学应重专业、重应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三位教师来自同一所学校,便于共同开展理论学习,定期对与课题有关的各项内容开展研讨。也便于理论联系教学实践,及相关教学研究成果的反馈和研究。

3、三位教师曾独立编写或参与编写以下教材:

( 1)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教材:《数学》教与学指导,第一册;

( 2)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教材:《数学》教与学指导,第二册;

(3)校本教材《经济数学与其应用》等中高职出版教材和校内教材。并长期担任校本教材的教学工作。有较深厚的校内兴趣小组教材编写和教学的经验;

4、三位教师已完成多项南京市级个人研究课题,有较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这些

课题包括:

( 1)“有情趣,重生活”职校数学选修课教学案例及案例分析

( 2)开发元认知,提升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研究

( 3)通过主题式数学课题学习,提升中专生实用思维能力的案例研究

5、学校对本课题研究的支持。

版权所有:南京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苏ICP备12022064号    
夫子庙校区:东牌楼74号    邮编:210001    邮箱: njcx@vip.163.com
联系电话:025-86655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