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作者: 时间:2011-01-17 点击数:

寒假一直过得不踏实,临近开学前的几天更是焦虑不安,原因是在上学期末被通知本学期要上08(13)班的《哲学基础知识》。想想也可笑,一个从教十余年的教师怎么居然还会为上课困扰啊?实在是这08(13)的名声太大了:该班目前已经被评为本校有史以来最差班级;更换了三任班主任却仍无起色;校长书记学生科长亲自督导依然故我;本组教师没有一个愿意接该班的课……自从拿到任务单后,遍访了曾经上过该班课程的所有科目老师,想找到一个能在他们班上好课的办法,可是得到的答案却都是:“软硬不吃,油盐不进,没办法!”整个假期一直在思索,这样一个班级,这么艰涩的一门课程,究竟能怎么样去开展教学?又如何能达到教学效果?一天,在看一篇教育报导的时候突然想到:可不可以用“欣赏”加“同理”的方式去打开他们的心窗从而引导他们进行学习呢?

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我终于迎来了周二下午的第一次课。走到六楼的楼梯口就听见大声的笑闹,而当时上课的预备铃已经响过了,走到教室门口,声浪扑面而来,黑黢黢的教室里是一团团的人影,依稀看见有勾肩搭背说笑的,有挤坐在一起吃东西喝饮料的,甚至还有在追跑打闹的。我站在门口定了下神,用眼光扫视了下所有人,慢慢走上讲台,拿起黑板擦开始擦拭从上午留下来,经过一个中午还没擦拭的黑板,这时第二遍正式上课铃也响起了。这时突然窜上来一个女同学大声对我说:“哎呀,我忘了擦黑板。”我微笑了下,说:“呵呵,今天我来吧,你下去休息下准备上课了。”她有些不好意思,转身对着下面大喊了一声:“上课了,别吵了!”下面的喧嚣声果然小了许多,这是个好的开始,我告诉自己!

擦完黑板后转身面对全班,学生们已经都坐下,但仍有不少在说话的,所幸的是声音都不很大。至于课前准备中要求的要在桌上放好书本及文具更是稀稀拉拉没几个人做到。因为光线实在太暗,我不由眯起了眼睛,开始观察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教室如此黑黢黢?突然一个学生拉开了窗帘,阳光一下洒满了讲台,在一片春日的暖阳中,我微笑着喊:“上课!”乘着起立敬礼坐下时的安静间歇,我开始了我的开场白:“我有点紧张,教了14年书,第一次觉得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下面立刻有很多声音响起,其中有个同学说:“不知道说什么就自我介绍吧。”我笑着等他们安静下来后,接着道:“会的,我一会儿会向大家介绍我自己,但在介绍前我想先问问大家,你们知道我为什么紧张吗?为什么会觉得不知道说什么好?”又是一片喧嚣,“大家知道咱们班在学校的名声如何?”我接着问。下面开始有愤愤不平的声音响起:“我们班好的很!”我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他人认识,自我认识;外部评价,内部评价”几个字,然后说到:“是的,我的紧张来自得到的对咱们班的他人认识,而不知该说什么来自今天发现了他人认识与我今天实际看到的有冲突。由于大量负面的外界评价让我对咱们班产生了很多负面情绪,而今天的实际情况却让我有很多感动。首先,我要感谢那位上来帮我擦黑板并帮我吼了一嗓子的同学,你让我体会到咱们13班的同学的责任感——由此我看见了13班是个团结的群体;其次,我要感谢那位帮我拉开窗帘的同学,你让我感受到13班同学的体贴——由此我看见了13班同学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行动力;再次,我要感谢那位让我做自我介绍的同学,你让我感受到13班同学的宽容——由此我相信13班同学都是善良并乐于助人的!那么善良热情的你们愿意帮老师一个忙吗?”下面有学生豪气冲天的说:“你说吧!”“老师有个习惯很不好,说话会越说越大声,很不优雅(笑),所以老师很希望大家一起帮我改掉这个坏习惯。当我声音大了的时候你们就提醒我,当教室越安静的时候我就应当越低声,我的目标是能在春天结束前用温柔的音量讲完一节课,大家能帮助我一下,让我实现这个目标吗?”下面有些聪明的孩子开始笑了,知道我这是变相的要求他们保持课堂的安静,但由于我如此谦恭婉转的提出,而且用了请求帮助的方式,他们反到有些不好意思拒绝了。于是,接下来的课堂中,“别说话了,老师声音大了”成了下面同学相互提醒注意纪律的习惯语,教室保持安静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了。

看见前半程运用“欣赏”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我决定进一步运用“同理心”来深化效果,达到畅通沟通目的,为构建和谐课堂教学氛围奠定坚实的情感基础。在人际的相处和沟通里,“同理心”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同理心”的意思,就是指能易地而处,切身处地理解他人的情绪,感同身受地明白及体会身边人的处境及感受,并可适切地回应其需要。“同理心”是同情、关怀与利他主义的基础,具有“同理心”的人能从细微处体察到他人的需求,因此,“同理心”也是教育心理学上的一个重要沟通方法。

在备课阶段,我把在08(13)班的第一次课的教学目标定于激发学习哲学课程兴趣,引发探究哲学知识的欲望上。如何把教学目标和教育目标有效结合,一方面可以巧妙运用用“同理心”不露痕迹的让他们打开心扉宣泄情绪,从而进一步接纳我,愿意和我交流;另一方面又能引发他们探究课程的兴趣,从而愿意主动开展学习活动?斟酌权衡良久,我决定把“你了解自己吗?我眼中的自己和别人眼中的我一样吗?为什么别人会觉得我们不好?”作为我们的第一次讨论话题。

在前两个话题的讨论中,我用倾听和肯定让大家有了述说的激情,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到了讨论中,融入了讨论的氛围。在这种良好的态势中,我用温和却不失沉重的语气说:“听见别人说自己不好,心里一定很不舒服,是吗?老师很心疼你们生活在这种困扰中,也能感受到你们内心的挣扎,生活在这样的状态下,很辛苦。”教室里难得的一片安静,看得出他们被同理了,正在细细体会被人感知的感觉。“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痛苦?为什么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和别人对我们的认识会出现分歧?如何扭转这种局面?老师想陪着你们一起改变这一切,好吗?”有质疑、有不屑、有犹豫、更有期待。“翻开书的第一页,我们可以看见,哲学一词最早的含义是爱智慧,哲学是一门关于智慧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去改变很多:人生态度、情感、对事物的看法等等。有了这个好帮手,13班同学要想重新树立形象绝对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如果说在改变的过程中,哲学知识相当于一个工具箱,那么这个工具箱里究竟有哪些工具是我们可以用得上的,或者说是你喜欢用的,那就要凭你们自己去判断和挑选了!”话音没落,就看见不少同学已经开始翻书包找书,有些手脚快的已经打开书在看了。“今天咱们的任务就是找出哲学知识中你最欣赏的一个理论,下面就开始我们的搜寻行动吧!”

……

下课铃响,走出教室,一股夹杂着阳光和树叶味道的和煦春风拂面吹来,沁人心脾,是啊,只要有着春天般的心又何愁冰雪不融化呢?!相信在这个春天里,我和这群孩子们的每一次约会都会很美丽!

2010-2-25

版权所有:南京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苏ICP备12022064号     邮箱: njcx@vip.163.com
联系电话:025-86655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