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创业教育方法与实践

作者: 时间:2011-01-17 点击数:

摘要:介绍了创业教育的内涵及发展,分析了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特点、就业情况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深入研究了职业学校创业教育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

关键词:职业学校,创业教育,方法,实践

一、引言

创业教育的概念来源于西方,即英文“enterprise education”的中文表述,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89年11月于中国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由美国学者柯林博尔博士提出来的。它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进行从事事业、企业、商业等规划、活动、过程的教育,二是进行事业心、进取心、探索精神、开拓精神、冒险精神等心理品质的教育。创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创业者成为具有开创性个性、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它是创新教育和就业教育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和修养为核心内容。

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就对创业教育开始了有益的尝试,我国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业教育”课题的成员国,在1991年也开展了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创业教育的项目活动,但研究工作不够深入、系统,还未真正形成创业教育的理论,因此,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加强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对提升国民的综合素质,稳定社会秩序,以及保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创业教育已经成为近年来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2009年,面对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实施创业教育,既有利于适应和满足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也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自身特点,是力求真正意义上实现高质量地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因此,学校应适应新形势发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与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开拓视野,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二、职业学校学生特点分析

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与普通高中、大学本科等学校的学生相比较,在学习、能力、性格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深入研究并充分发挥其特长和优势,是创业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内容,下面就其几个主要的特点进行阐述和分析。

1.理论学习差,动手能力强。

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学科知识水平欠优,学习能力弱。有许多同学是因为普高落榜或厌倦了学习被家长送进了职业学校,只有少部分是乐意主动来学一技之长的,因此,职业学校的学生其理论课的学习大多成绩较差。但这些学生乐于动手,喜欢操作,动手能力普遍较强,因此,在创业教育中,应加强实际操作类工作的指导。

2.自控能力差,冒险精神强。

职业学校的学生容易冲动,一方面,其内心世界充满着积极向上的美好愿望,容易被某一个新鲜事物所感动,能够毅然决然地投身于此项工作,为此而努力。但当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他们又容易灰心,被困难所吓倒,没有坚强的克服困难的勇气。因此,在创业教育中,一方面要鼓舞其勇气,更重要的是坚强其努力拼搏、战胜困难的斗志。

3.长期毅力差,生活活力强。

职业学校的学生个性特点鲜明,喜欢参加各种活动,交往能力强,有比较广泛的活动范围和社交圈子。但他们的爱好等大多只凭一时的兴趣,也即刚开始的时候兴趣高涨,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但时间很短,他们就对此会不感兴趣,特别是当需要把一件事情做到很高的标准,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时,他们常常会失去信心,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因此,在创业教育中,应加强创业的艰辛性教育。

三、创业教育内容与举措

创业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等,创业教育的目标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提高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目的,注重培养学生“白手起家”创办小企业的精神和能力,其教育内容应该从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全面考虑,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合于职业学校学生的创业教育方案。

1.创业精神的培养

创业精神主要包括:创业意识、创新意识、冒险精神、艰苦奋斗等。

为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首先应该进行就业形势的分析和宣传,并从正面强调创业的优越性,强调创业是就业的一个重要方面,促使学生将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引导学生增强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既可以结合所学专业创业作为自己的职业,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创业并利用所学的专业技能为之服务。使学生认识到自主创业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是自身生存的需要,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创新精神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一个新型的工作往往潜伏着巨大的商机,因此,在创业教育中,要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创新包括内容的创新和领域的创新等,因此,要鼓励学生不拘泥于形式,不被旧的条条框框所束缚,要勇于打破已有的格局,为新的局面而努力。

冒险精神是创业者的一个重要品质,没有冒险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很难在创业中获得成功。在创业教育工程中,要强调风险与机遇并存,只要敢冒风险的人,才有获得巨大收获的可能。

创业是一个艰难而又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资金问题、人员问题、技术问题等。一次创业就能顺利成功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学校应针对此问题进行挫折教育,以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勇于创新、不怕挫折、敢冒风险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2.创业能力的培养

创业能力包含多个方面,主要有:专业技能、交际能力、管理能力和竞争意识等。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也需要一个系统化的培养方案。

专业技能培养的主要途径课程学习,如:数学、物理等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以及外语、计算机等辅助性课程,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应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交际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培养大多采取社会实践的模式得以实现,如担任班干部、参加社团组织等,在这些实践过程中,让学生逐渐体会到现实社会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同时,对于一个组织机构实施管理的基本方法。

由于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因此,学校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应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构建具有创业教育特色的课程结构,在传统职业教育课程基础上突出创业,要把"创业社会常识"、"创业指导"、"创业心理和技能"等与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增加进去。同时创业课程结构要形成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相结合,必修课、选修课相统一。为学生营造一种创业氛围,培养创业意识,激励创业精神。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地辅导和帮助。

3.创业环境的营造

创业环境主要包括:创业的社会环境和创业的教育环境。社会环境取决于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的政策,教育环境主要包括创业教育培养体系的建立、创业能力的培养和创业指导等。培养体系的研究和建立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能力的培养已得到各学校的高度重视,创业指导也逐步走向成熟。

创业的过程虽然艰难,但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其发展的规律。因此,学校可以通过专题讲座、课程学习、社会实践等办法指导学生,特别是在主管部门、办事流程等方面应给予学生具体的实质性的指导,使学生在实战中少走弯路,提高他们的创业信心。创业教育以提高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目的,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白手起家"创办小企业的精神和能力,务求使更多的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

四、实例分析

我校05届高职会计专业的一名学生,在校期间,一直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尤其热爱各类舞蹈,并多次代表班级参加文化艺术节汇演。该生在2006年初与朋友共同开办了一个以教授JAZZ、HIPHOP、BREAKING等舞种的街舞培训班。成立这个培训班的目的,一是该同学对街舞很有兴趣,希望可以招集更多的街舞爱好者,大家可以边学习边进步;二是可以利用自已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管理,煅练管理能力与自主能力。培训班的课程是根据学生的作息时间来规划的,上课时间为星期五、星期六、星期天晚上7点至9点,大家利用饭后多余的时间来运动,有益于身体健康。

培训班开办初期,他们想的很简单,认为办一个培训班只要有老师有场地有学生就可以了。可是一开始根本招不到学生,因为当时南京已经有了一家比较知名的街舞培训班,很多学生都是暮名而去的,并且也介绍了很多同学过去上课。所以,他们当时想到了网络这个庞大的宣传平台,创建了属于自己的西祠讨论版,不停的发贴去推荐他们的街舞培训班,在学校也积极向身边的同学推荐他们的培训班,经过努力,终于有了第一批学员。在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后,生源越来越好,甚至出现了暴满的现象。该生创业三年,虽牺牲了很多自己的业余时间,但也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永远学不到的东西,为以后的就业打下了基础。

在创业初期学生没有心理障碍是不现实的,主要是面子放不下来,另外,不少学子把自主创业作为无奈之举,心理不平衡,面对就业压力,萌发“自己做老板”的念头,除了要与旧的就业观念发生碰撞外,还会涉及许多意想不到困难,因此,既要具有生意头脑,还要有资金,懂得市场运作,遇到失败和挫折不要气馁,创业并不是一个遥远的梦,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实现。

五、结束语

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也是一项教育的系统工程。面临全球经济增长缓慢,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严峻形势,开展创业教育已刻不容缓。现阶段创业教育应突出强调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学校应该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不断推进就业制度改革,最终实现学生自主创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连城.从当前就业形势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J].职业时空,2007(20)

[2]朱晓丹.大学生创业意识与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的研究[J].北方经贸,2007(11)

[3]刘素杰.大学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探讨[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

[4]邓汉慧,刘帆.美国创业教育的兴起发展和挑战[J].中国青年研究,2007(9)

版权所有:南京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苏ICP备12022064号    
夫子庙校区:东牌楼74号    邮编:210001    邮箱: njcx@vip.163.com
联系电话:025-86655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