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一贯制高职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作者: 时间:2011-01-17 点击数:

摘要: 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关系重大,而五年一贯制高职会计又是一门以实际操作为主线的专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我校会计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学校一直致力于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和探索,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五年一贯制 会计 实践性教学

正文: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要求高职高专在校学生“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使学生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操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具有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

本文从教学管理的视角来阐述五年一贯制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相应改进对策。

一、五年一贯制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五年一贯制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按实施地点可分为校内实践性教学和校外毕业实习。校内实践性教学通常通过模拟企业一个月的主要经济业务和会计核算流程,创建现场实景,设立不同的会计岗位,就业务和职业素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训,以便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检验,从而使学生在校外实习时能熟练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尽快适应不同专业岗位的工作。校外毕业实习是一种直接让学生到校外参加会计实务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其目的主要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锻炼和培养。通过校外实习,既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在校外实习中通常可以选择到企事业单位会计岗位实习或会计师事务所岗位实习。然无论是校内实践性教学还是校外实习均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五年一贯制高职会计专业校内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1、片面强调会计核算职能,忽略会计监督职能和会计拓展职能的实际要求。学校所要培养的会计人才,不应仅仅是记账、算账、报账的记账员,而是通过会计理论及会计实践的学习,能够进行会计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成为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人才。而校内模拟实践片面强调会计核算,忽视会计监督、会计预测、会计控制等会计职能。更为糟糕的是,学校在个人综合素质培养、企业文化熏陶方面几乎是空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实践指导教师缺乏实战经验,致使所谓实践仍是纸上谈兵。模拟实践的指导教师通常由会计专业的教师担任,因为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的,对企业具体的业务环境也未亲身经历,在模拟实践过程中只能靠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解释,有些指导和解释与实际相去甚远,致使所谓实践仍是纸上谈兵。

3、手工模拟实践的形式欠妥,要求不严,达不到实践目的。在校内模拟实践中,手工模拟实践仍然占主导地位,其主要的教学形式就是集中实践。集中实践时,通常要求每位学生按照实践资料的要求,独立完成某一企业一定时期经济业务的核算。由于对每位学生要求一致,答案相同,这样导致一部分对自己要求不严,对实习认识不足的学生就会抄袭答案,应付了事,未能真正达到实践目的。

(二)五年一贯制高职会计专业校外实习存在的问题

1、校外实习实际效果差。校外实习主要通过学生自己持学校介绍信联系实习单位,在接受实习单位有关人员的指导下,自己完成实习任务。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企业往往不愿意接受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毕业实习,所以经常有部分学生在规定的校外实习时间结束的时候仍没有找到实习单位。还有部分学生虽然通过社会关系进入到了实习单位,但有的单位不认真配合,不给予必要的指导,致使实习学生最多只能自己翻翻已有的一些凭证、账簿等资料等,使实习达不到预期目的;有的单位虽乐于指导,但由于具体负责指导实习的会计人员本身的业务素质有限,也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

2、校外实习与学生找工作冲突。由于校外实习的时间也是找工作的时间,很多学生都把心思放在了找工作上,对实习采取应付了事的做法。有的学生甚至弄虚作假,开虚假校外实习证明来应付学校的检查。对于实习所要上交的校外实习报告,也相互抄袭,大同小异,有的更是学生直接从网上下载的。

二、完善五年一贯制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几点措施

(一)建立会计模拟实训室,进行工学结合的会计仿真教学

这是每所设有会计专业的学校都可以做到的。建立与学生规模相当的会计手工操作模拟实训室与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设置会计模拟教学系统、会计岗位模拟系统、会计业务模拟系统、银行结算模拟系统、纳税申报模拟系统等,让会计各岗位的业务都能在会计模拟实训室中有所体现,并能提供相应的操作模拟训练。还可以将各环节进行组合,体现不同规模企业的会计业务组合,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实训环境。学生可以以会计主管、材料会计、固定资产会计、往来账会计、成本会计、销售会计、税务会计、出纳等不同的会计身份进行反复演练,也可以以供应商、采购商、仓库保管员、企业经理、财政、税务、银行、审计等其他不同的身份进行模拟训练。在校内实训中,应当将会计手工实训与会计电算化实训相结合,让学生知道会计手工操作与运用会计软件进行电算化操作的区别与联系。可聘请企业会计人员到实训现场指导,提高仿真实训的真实性。

(二)建立校内生产型实践基地,进行工学结合的全真会计教学

由于企业的体制与机制问题,要建立满足学生顶岗实践需要的校外顶岗实践基地有相当的难度。为了解决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性教学问题,也可以采用建立校内生产型实践基地的办法。运用学校师资的优势,组建会计服务机构,承担代理记账、审计之类的业务,为学生提供全真的会计教学。我校会计专业利用拥有4名注册会计师的优势,与南京某会计师事务所挂钩,成立了会计服务部,对外承接审计、验资、代理记账、会计咨询服务等业务,组织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在会计教师的指导下,直接从事企业会计业务的处理和承担部分审计基础工作。至今已为数十家企业提供了会计、审计等方面的服务。建立校内生产型实践基地,既为教师提供了直接从事会计实务的平台,也为学生提供了参与企业会计业务和审计业务处理的机会,又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了服务,还为学生、教师增加了收入。但校内生产型实践基地所能提供的实践机会对众多的会计专业学生而言,仍是僧多粥少,不能完全满足会计专业学生全面开展工学结合的需要。可以采用一套资料几组学生共用的方式予以解决。

(三)建立校外顶岗实践基地,进行工学结合的校外顶岗实践

校内会计实践与到校外实践基地进行会计感性知识教育,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毕竟只是一种“操练”。为此,学校应当运用各种关系,在校外建立数量较多的校外顶岗实践基地,为学生的“演习”提供场所。我校在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提出了“第一学期打好专业技能基础、二三四五学期强化专业知识训练、第六学期顶岗实践、第七学期参加考证,第八学期知识拓展、第九十学期毕业实习"的人才培养思路,要求会计专业学生在学习《会计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会计主干课程后,到企业顶岗实践一个月,进行会计知识的“演习”。鉴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不可能在一个企业中安排大批的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顶岗实践。为此,建立校外顶岗实践基地就成为开展学生顶岗实践的关键。可以运用校友会的关系,逐步推进校外顶岗实践基地的建立。同时可采取“两人顶一岗”的方法,以减少建立校外顶岗实践基地的压力。在学生校外顶岗实践期间,学校要聘请企业财会人员担任会计实践指导师,承担顶岗学生的指导任务,会计专业教师定期到各个实践点进行巡回指导,随时掌握学生顶岗实践的情况。

(四)抓好毕业实习环节,进行工学结合的就业会计教学

会计专业学生通过前述各类工学结合的会计教学,通常能比铰全面地掌握企业会计处理的基础操作技能,能应对企业日常会计业务的处理,但对于多数学生而言,一旦让其独立进行某项会计工作时,仍会感到底气不足。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抓好毕业实习环节。我校的基本做法是,在第八学期,通过举办就业洽谈会、学生推介会、网上自我推荐、家长联系落实等方式,使大部分即将毕业的会计专业学生在毕业实习前就落实了毕业后的工作单位与工作岗位,使实习单位与将来的工作单位相一致,实习岗位与将来的工作岗位相一致,从而将毕业实习成为工学结合的就业会计教学。经过一个学年的实习,使所学会计知识与所从事的会计工作进行有效的磨合,真正达到所学与所干零距离,毕业与就业零过渡的教学目标。

(五)抓好具体实施,重视实践考核

学校应鼓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但必须建立相应的检查和考核约束机制,以确保学生确实完成了实习大纲中规定的实习内容。对于联系不到实习单位的学生,应由学校出面联系实习单位。同时对于双方合作在两年及以上的实习单位,在双方达成意向的基础上,与对方签订协议,建立实习基地。考虑到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校外实习这种有效的实习途径,我校将会计专业学生校外集中实习安排在每年的10月底至次年的5月底,因为会计师事务所在这段时间业务繁重,需要增加大量的帮手,同时也是学生得到锻炼提高,增长才干的大好时机。

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探索改革就是逐步完善事物的过程。任何事物的改革都需要经历试点摸索、总结经验、修正完善、全面推行的过程,决不能急于求成、操之过急,把改革看得过于简单。同时,不也能搞花架子,片面地以为修改一下教学计划或考核方式、课堂上讲授一点新知识、能推出一两个新实验就自认为是改革,更不能全盘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他人的做法只能借鉴,具体怎么去做,应当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要摸清各方面的情况,初步制订出可实施的改革方案;然后,逐步进行改革尝试,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改正并调整方案,使方案更趋合理和完善。对那些条件还不具备的环节应暂缓改革,努力完善条件后,再开始着手推进改革。

实践性教学改革没有终点。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更深层次的问题将会逐渐显露出来,还会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这就需要我们展开探索,总结经验、教训,以丰富和发展有实际意义的职业教育理论。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课程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6)

[2]刘 艳.《论高校会计专业改革》[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5,(02)

[3]蔡其勇.《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探讨》[J].教育探索,2006,(06)

[4]陆 萍.《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与探索》[J].会计之友,2008,(08)

作者姓名:周会林

作者单位:南京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地址(单):南京市东牌楼74号

邮 编:210001

联系电话:(邮箱)zhl19680901@163.com

(手)13913966992

(办)(025)52326749

作者简介:周会林,1968年出生,男,江苏南京,高级讲师,主要从事财务会计方向的研究、教学和课程改革工作。

版权所有:南京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苏ICP备12022064号    
夫子庙校区:东牌楼74号    邮编:210001    邮箱: njcx@vip.163.com
联系电话:025-86655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