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低碳教育走进职业学校

作者: 时间:2011-01-17 点击数:

摘 要:让低碳教育走进职业学校,是变革的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学校教育有效低碳化运作、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动力。在职业学校实践低碳教育,一要积极推进“绿色低碳”校园建设,营造低碳文化。打造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低碳环保校园与运营模式。二要推进“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发展”的理念教育,让低碳理念深入人心。三要低碳教育进课堂,尤其是德育课堂。四要推进低碳主题活动和社会实践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低碳教育 职业学校 低碳运营 低碳校园

正文;

一、低碳教育走进职业学校的重要意义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利用高效能源、开发清洁能源、追求绿色GDP的问题。其中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是其核心,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是其历史意义的关键性一步。低碳经济的提出,表明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可以意料,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和社会的发展,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挑战,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举国发展低碳型经济,建设低碳型和谐社会,将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全局和国家根本利益。不言而喻,在这样重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大力发展低碳教育,把低碳环保科学知识传授给青年学生,尤其是职业学校的学生,具有何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1、低碳教育走进职业学校,是变革的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前不久的两会上,低碳经济成为众多代表、委员讨论的热点话题。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取得新进展。”我国政府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正式宣布,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然而,从两会内外各种信息反馈出来的结论则是:实现中国政府的承诺这个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发展和实现低碳经济,不仅仅是政府行为,它更需要每一个中国人都参与进来。它需要社会形成共识,形成一种经济合力。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人们低碳生活方式的形成,很大部分有赖于国民教育的作用。政府在这方面所应承担的教育责任,一是要教育全体国民,树立低碳理念,过低碳生活,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二是把我国社会未来的建设者不仅培养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职业人,而且是具有低碳思想意识和低碳行为方式的社会人。职业教育承担着这个社会责任。从这个角度讲,低碳教育走进职业学校,是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一点也不为过。

2、低碳教育走进职业学校,是促进低碳意识形成、生成低碳行为方式的有效途径。

实现和发展低碳经济,要求人们的行为方式要有根本的转变,以避免奢侈和浪费造成的碳排放。然而实际情况是,自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以来,在这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对低碳概念仍然处于一种观望态度之中。今年两会期间,国人的热点议论,更多的是停留在产业层面和国家政策层面,却忽略了人们对低碳经济认识的程度。特别是人们在生活中触及低碳经济层面时,大多数人对“低碳经济”引出的“碳足迹”“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 “低碳城市”“低碳社会”等一系列新概念并不十分清楚,并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学生同样如此。面对这样的现实问题,首先是一个教育的问题。

毫无疑问,教育的成果是持续的,并且会产生正面的、积极的马太效应。面对国际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趋势,面对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现实,面对既要保障人们生活质量又要倡导低碳生活的困境,我们要做的工作很多,首先应从国民教育入手。我们需要对学生进行低碳教育,让学生逐步树立起低碳理念,接受低碳科学知识,提倡低碳生活方式,一旦毕业、就业以后就能成为一个低碳型职业人,无疑是对建设低碳经济社会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3、低碳教育走进职业学校,是学校教育有效低碳化运作、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动力。

社会经济在腾飞,职业教育要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就应该顺应低碳经济发展的历史大趋势,坚持走节约型低碳型的“绿色校园”建设的道路。在现阶段,让低碳教育走进职业学校,走进学生教育,逐步推广教育运作“低碳化”,教育生活低碳化,学生行为规范低碳化。不仅不是小事,而是事关人类生存、维护自然生态的大事,是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大局和国家根本利益的大事。借发展低碳经济的动力,促学校绿色低碳教育的推广和深入,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

4、实施低碳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低碳教育,培养学生的低碳意识、低碳理念、养成低碳行为方式和低碳生活方式,提倡节约能源、节约纸张、节约水资源,重视环境保护、杜绝生活污染行为,杜绝奢侈和浪费造成的碳排放等等,都与素质教育一脉相承。低碳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显然,低碳教育在教育方式上更具体、更现实、更看得见摸得着。低碳教育的实施,非常有利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二、职业学校非低碳现象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发展低碳经济,标志着人类从化石燃料为特征的工业文明迈向以太阳能为特征的生态经济文明,将为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开辟新的路径。大力倡导阳光生化经济,倡导生物能源和生物基材料运用,将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旋律。人们的“衣食住行”、学校的“校园绿化”、“人均CO2排放”等等,无一不与低碳行为方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面对我们天天生活的校园,人们的低碳意识还非常薄弱,相当多的学生甚至老师远没有建立起低碳理念。行低碳之事、过低碳生活还远没有在人们思想中扎下根来。

我们看到的有,在我国进入经济转型和经济腾飞以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片面追求“生活质量”追求奢侈和高消费现象多了,而传统的“低碳”生活少了。由于受社会各种因素以及家庭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学生中生活攀比意识增长、浪费能源、粮食和水资源、不注意生活污染小节、不维护自然生态行为、低碳意识薄弱等等现象,在我们校园内外无处不见。更不用说“时有发生”。另一方面,校园私家车的增多带来的环境空间挤占和空气污染,教育运作中严重的浪费现象,比如纸张的浪费、教材的非循环使用、电和水资源的浪费、物资的浪费等等,信息化的普及带来的计算机增多造成的碳排放等。这些非低碳现象,在广大师生的思想意识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况且,当下的教师和学生群体中,切实建立起低碳理念、提倡低碳生活、重视个人的“碳足迹”者微乎甚微。产生这些现象的成因很多,也非常复杂。

1、社会及家庭因素的影响。

从当下校园生活的现状看,学生中很多非低碳行为的产生,从外部影响源分析,一是受到社会各种负面因素的影响,如文化传媒负面的影响、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个人社交负面的影响等等,由于学生年龄的特征,缺乏成熟的社会生活经验,在这些负面影响面前缺乏是非判断能力和应对负面影响的抵制能力。尤其是我国进入经济转型和经济腾飞以后,生活水平随之提高,片面追求“高质量生活”追求“高消费”成为社会一种时尚、对青年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很容易造成思想伤害。二是家庭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和开放,家长的职业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家长的文化及文化观也呈多元化,单亲家庭和重组式家庭的增多等等因素,形成家庭教育的多元化。处于家庭生活中的学生,受到其教育及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刻而持久的。不言而喻,学生的很多非低碳生活方式与其家庭是正相关。

2、学校低碳教育不足和德育的低效。

“低碳”概念自2003年首现,至今不过七年时间。“低碳经济”成为热点,也是近几年的事情。所以提到低碳教育,在职业学校还没有成为一个主题教育给予普及。但是低碳教育的内容与素质教育、公民教育、道德教育等等主题教育是一脉相承的。问题在于,多年来这些主题教育,或多或少受到升学第一、技能第一等观念的挤占冲击,地位不高,开展不力,加上灌输说教式的德育方法,形式颇多,收效不大。德育的精髓很难深入到学生的灵魂中,给予学生内在的精神力量。低碳教育要在职业学校实践,使学生真正转变到低碳生活方式,成为中国低碳经济的栋才,将是一项艰巨的长远的教育工程。

3、学生自身对低碳意识缺乏行为诉求。

由于上述两个重要原因,职业学校学生的低碳意识、低碳理念还远没有在头脑中建立,甚至有的学生连“低碳经济”概念还不是很清楚。更需指出的是,在社会和经济转型大背景下,高校教育跨入大众化以后,职业学校生源的总体素质下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职校学生在社会上的认可度不高。同时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增多,社会就业的竞争愈加激烈,导致职校学生自信性、荣誉感的渐行渐低。使得学生们一心为生存而求知,缺乏对自己道德修养的诉求,缺乏自觉地唤醒自己对低碳生活、低碳行为方式的诉求。表现在行为上,则是节约行为缺乏而浪费行为增加、高消费欲望增强而低碳生活不削、自主意识确立而公德意识、规则意识淡化等等。

三、在职业学校开展低碳教育的措施与策略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正处在一个历史转型期,当下教育的环境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开放性的特征。在新的低碳时代来临之际,低碳教育需要在教育途径和策略的选择上勇于开拓,大胆创新。

在职业学校开展低碳教育,一要积极推进“绿色低碳”校园建设,营造低碳文化。打造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低碳环保校园与运营模式。二要推进“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发展”的理念教育,让低碳理念深入人心。三要低碳教育进课堂,尤其是德育课堂。四要推进低碳主题活动和社会实践的有效开展。

1、积极推进绿色低碳校园建设,营造低碳文化。

科学研究表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存在正相关。降低碳的排放是目前减缓气候加剧变暖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低碳教育走进职业学校,首先在学校发展建设上,就应积极打造“绿色低碳”校园,营造低碳文化。促成校园的基础设施、日常运营以及师生的生活理念、生活方式向低碳环保的方向转变。可以实施“节能增绿、减排”工程,植树扩绿,提高二氧化碳中和率,改善环保环境。

2008年国家科技部《全民节能减排手册》列举的数据表明:如果全国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教科书得到循环使用,那么可减少耗纸约20万吨,节能26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66万吨。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形势下,用1封电子邮件代替1封纸质信函,可相应减排二氧化碳52.6克。------我们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低碳型的学习生活方式、无纸化办公等低碳行为方式能够节省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在校园规划建设中,应推广采用高效节能低碳教学设备、器材、照明器具;推广“无纸化”办公和教学,节约纸张、节约用电;推广教材的循环利用;改造学校供水管网,提高重复用水率,节约水资源;抓好废弃物的分类、处置、利用,变废物为资源等等。可以想象,打造低碳校园,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日常运营过程中,节约能源、减低排放上空间有多大。学校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2、推进“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发展”的理念教育,让低碳理念深入人心。

低碳教育走进职业学校,更重要的是让更多师生树立低碳理念,让低碳理念在师生思想中扎根。学校应积极推进低碳理念教育,营造校园低碳文化。学校应利用校园网、广播、校报、橱窗、宣传板、海报、倡议书、讲座等多种形式,在全校范围内大力宣传低碳意识,倡导低碳生活,让师生们感受到节能减排的紧迫性、现实性和艰巨性,启发对建设低碳校园的思考。同时,通过在教职工定期理论学习和党团组织生活会上,开展低碳理念专题教育,深化对低碳的了解。还可以请进低碳生活模范人物进行低碳指导等等。

3、精心组织,积极推进低碳教育进课堂,尤其是德育课堂。

低碳教育走进职业学校,就应该把低碳教育引进课堂,尤其是德育课堂。充分利用课堂这个教育的主阵地,积极开展低碳与环保科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涉及的相关领域、科学技术与知识,了解什么是低碳生活方式、怎样自觉实践低碳生活、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可以做些什么等等。因为低碳经济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课堂正是传播知识学习科学的好地方。

要充分挖掘低碳教育的学习资源,创造低碳学习的氛围,提高教育效果。

通过课堂,可以对学生进行科学发展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观念,树立尊重自然的生态文明观,树立生态科技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道德观。从学生时代起,就做一个低碳生活的实践者、维护者。

4、积极组织、推动低碳主题活动和社会实践的有效开展。

学校应在学生班级和社团中积极推动低碳主题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结合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特定时间,进行以环保教育为主题的宣传、公益和志愿者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师生的环保知识和环保意识,让学生养成不乱丢乱倒垃圾、乱吐乱画、自觉节约、回收资源、爱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可以开展“不用一次性木筷,减少森林损耗”“少开车,多坐公交车出行”“不浪费粮食,用手洗脏衣服,节约水电资源”等低碳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低碳生活,知道“低碳生活”要从个人“细枝末节”做起。

可以开展“不比吃穿,不乱花钱”“少买衣服常吃素节约水电多种树”等抵制浪费、倡导节约、正确合理消费的行为竞赛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和勤俭节约的精神。

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环保知识竞赛、低碳科技图片展、参加义务劳动、“节能减排,人人参与,共建美好家园”“变废为宝”等特色创意活动,走进社区街道,走进紫金山,走进市民公园,在实践中宣传低碳经济、践行低碳理念、深化低碳意识、养成环保习惯。

总之,让学生在生活和活动中获得亲历和感受,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学会选择,学会分辨,学会分析和批判性的思维方法,获得精神层面和行为层面上的成熟。

四、结束语

低碳经济的到来,不仅意味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与发展迈向科技进步、科技创新的速度加快,意味着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加快淘汰,而且意味着引导民众反思过去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行为,需要我国公民的人人参与。职业教育是培养社会人才的地方,理应在低碳经济社会中作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樊纲,走向低碳发展:中国与世界:中国经济学家的建议,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全民节能减排手册》2008,

[3]“低碳生活”要从“细枝末节”做起,《江苏教育新闻网》2010年4月6日

[4]黄水牛,实现低碳经济关键在国民教育,中国经济网 2010年03月11日06:34

版权所有:南京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苏ICP备12022064号    
夫子庙校区:东牌楼74号    邮编:210001    邮箱: njcx@vip.163.com
联系电话:025-86655334